2012/10/11 13:55 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
美國商務部周三發出一場與中國長期貿易爭執的最終判決,將針對多數自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面板課徵34%至接近47%的關稅。
這樣的罰金比商務部今年初宣布的其他罰金還要高。今年初美政府判定中國企業因政府不公平的津貼而受惠,故而可在美國用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銷售產品,亦即傾銷。
針對其中一家大型面板商Suntech,美國課以將近47%的重稅。
約莫一年前由在美國大量生產的德國SolarWorld公司領導的製造商聯盟提出控訴,該聯盟主張,占有全球銷售量2/3的中國企業在美國以不公平手段競爭。
此案代表該聯盟的律師Timothy C. Brightbill表示:「這是讓美國太陽能市場返回公平競爭的重要一步。」
但因商務部沒有擴大此判決的範圍,使其適用於以中國太陽能電池製造的面板上,所以Brightbill也表示擔心,因為這讓企業可以藉由在其他地方用中國進口零件組裝面板,避開沉重關稅。「我們要求行政機關擴大適用範圍,以處理或彌補漏洞。」

中國政府目前尚未對此判決作出立即反應。
反對此關稅者認為,這樣的判決無法使陷入困境的美國廠商(如SolarWorld與其支持者)如願以償地受惠,因為中國企業仍可以用其他國家生產的太陽能電池來製造面板。
反對該關稅的企業團體代表Jigar Shah表示:「商務部沒有擴大適用範圍,這意味那些企業不會因為在美國這樣做生意而受罰。我們真的認為商務部該落實自由貿易。」
Greentech Media旗下的研究單位GTM Research主管Shayle Kann也表示認同。「是有些衝擊,但就條款上來說,對市場的衝擊不大。」
自2008年中國企業擴大產能和產量,且擴大速度超越全球需求成長速度後,躉售價格已將近3季走跌。
數年前中國開始快速擴展其太陽能產業時,全球產業中多數企業預期此產業會有技術上的突破,進而降低成本。
但中國企業透過建造更大的工廠生產傳統太陽能面板,進行更大的規模經濟,大幅拉低了成本。
自去年初以來,歐美均已約十數家面板廠宣告破產或關閉工廠。歐盟展開全球最大的反傾銷案,涵蓋去年總額265億美元自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面板。此貿易案也分裂了美國太陽能產業,因為部分製造商和安裝者認同SolarWorld,其他則強力反對此關稅。反對者主張,這樣的關稅會讓欲安裝太陽能系統的美國家庭和企業負擔更重。
美國工廠設備製造商和原料商對此判決也表示擔憂,他們擔心這樣會挫傷他們對中國的銷售。中國政府已經展開調查,探查美國和南韓的矽晶製造商(太陽能板中最主要的成分)是否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矽晶。
支持此判決的面板廠Helios Solar Works USA of Milwaukee執行長Steve Ostrenga表示,周三的判決出爐後,他相信「美國製造商可以與中國企業公平競爭了」。
雖然商務部已經做出最終判決,但在國際貿易協會(ITC)判定中國訂價過程確實挫傷或威脅美國產業之前,此關稅尚無法生效。ITC預計11月後才會做出判決。
然而,ITC先前曾做出初步判決,認為確實造成一些傷害,且ITC通常會維持初步判決,由其是目前美國國內產業受困的情形下,最終判決不太可能逆轉情勢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t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