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邊發電一邊做有機農業
在反核、非核主張中,提出可行的替代能源方案最具說服力。然而,官方擁核立場鮮明,推動替代能源動力不足,反倒是民間善用南台灣日照充足的優勢,發展太陽能電廠,也意外帶動新能源農企業。
 
 
林瑩秋

 在熾熱烈陽下,屏東里港國小屋頂上那三○六片太陽能板,共約八百平方米,肆無忌憚地吸飽太陽光發電,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」,一天約可發電三六○○度。這一大片構造特殊的高科技屋頂,其實就是一個小型太陽能發電廠,而且成為校齡一一三年的里港國小的一部分,在小學生眼中看來格外神奇。


這是台灣矽能公司和里港國小簽約合作二十年的「里港一號發電廠」,發出來的電收集起來,再賣回給台電公司,一度電賣八塊多。雖然電廠建造成本所費不貲,但因發電量穩定,台電收購價格也固定,十年內可以回本。里港國小因為出借教室屋頂,獲得台灣矽能每年先支付五%的回饋金,對拮据的學校財務不無小補。像這樣的太陽能發電模式,台灣矽能未來還會把它複製到其他願意合作的學校。

「里港一號電廠」在今年五月和台電併聯,開始發電。因為太陽能電廠的設備維修都由台灣矽能負責,而且因為要長期合作,台灣矽能也一併解決里港國小老舊校舍的漏水問題,經歷過泰利颱風和梅雨的考驗,代理校長沈雯對這種「另類產學合作」模式感到滿意,也很感謝。


三位六年級生的太陽夢

台灣矽能是一家很年輕的新能源產業公司,成立於二○○八年,實收資本額一.三億,手上卻擁有台灣矽能、高屏矽能、廣進矽能三張政府特許的電廠執照,而且都做太陽能無人電廠,相當引人注目。

父親是藥劑師,家開西藥房,六十六年次的董事長莊文豪從國際貿易轉做太陽能電廠,外人看來非常跳tone,但他認為,「乾淨的能源是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。」

他和兩位夥伴六十年次的陳瑋仁、六十六年次的張天洋,都一致看好新能源產業的未來性而相邀創業,並將太陽能發揮到極致,結合農業而成立「全球綠能農業」,與中國比亞迪合作成立「台灣比亞迪電動車」。

這三個六年級生胸有大志,心中懷抱太陽,也努力要讓太陽發光發電。在太陽能板「慘」業前景不明之際,他們大張旗鼓蓋電廠,以高屏矽能電力公司之名,在里港蓋了「豐盛一號」和「漢寶二號」電廠,比鄰而建,總面積共有二.六公頃,採用高效能「追日型」太陽能板,已在六月底和台電併聯開始發電。如以台電收購地面型太陽能發電一度電六.九元計算,高屏矽能電力公司一年就有兩千萬元電費收入,而且二十年收購價格固定。等於說,每天一睜開眼睛,只要太陽公公露臉,太陽能電廠就能幫莊文豪賺錢。


新能源和有機農業異業結盟

由於高效能太陽能板設備成本較高,這兩個電廠的回收期長達二十年。這二十年期間,只有定期人員維修和設備折舊的成本,而且太陽能板底下的農地可以出租,作為有機農業發展之用,因此台灣矽能百分之百轉投資成立「全球綠能農業」,讓新能源和有機農業異業結盟,未來還將在屏東萬巒籌設占地九公頃的太陽能有機休閒農場,採用離地六公尺高的高效能太陽能發電設備,底下蓋溫室,就可以不受風災雨災影響,大量生產高品質有機農作物。

莊文豪說,成立電廠要跟政府密切打交道,其實並不容易,單單環境影響評估就要花上好幾個月時間,甚至拖到兩年。他以屏東萬巒五溝水占地六公頃的太陽能電廠為例,因為正好是前環保署副署長、現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邱文彥的故鄉,邱文彥長期關注溼地保育等環境議題,讓太陽能電廠環評拖了九個月之久。

「土地收購限制很多,這又是蓋電廠的另一個難題。」莊文豪指出,設立電廠土地必須鄰路,還限制必須有電線、電桿數個接頭,買不到合適的土地,就只好用租的,土地取得相當不便。

電廠回收期程雖長,投資金額龐大,土地取得也不易,再加上申請設立程序繁鎖,但並沒有嚇跑這三個六年級生。

實現「小地主、大佃農」的夢

莊文豪說,自己負責對內對外協調,張天洋具有太陽能發電專業技術,陳瑋仁熟悉政府行政流程、地方關係良好,三人互補互助,得到很多長輩認同,出錢出力挹注這家公司。

曾任農委會輔導處長、台北市政府市場處長的郭聰欽是其一,他推動產銷履歷最力,現在是台灣矽能旗下「全球綠能農業」董事長。自公職退休後,他一直在想如何讓有機農業能規模量產,實現「小地主、大佃農」的夢想。他有農業相關人脈、技術和經驗,這三個年輕人有新能源夢想,兩邊加在一起,讓台灣有機農業發展充滿希望,「我們要效法荷蘭農業,把全世界當作我們的市場」。

雖然「有機」農業限制不少,要有隔離區,距農路至少五米以上,但太陽能電廠條件居然完全符合有機農業需求,這讓郭聰欽喜出望外。現在,他在「豐盛一號」和「漢寶二號」電廠,小規模種植有機高麗菜、花生、南瓜、薄荷……等作物,「未來台灣矽能若有三百公頃土地可以一邊發電,一邊做有機農業,這個新能源農業將成全台最大有機農業,而且只要能做出『品牌』,全球綠能農業將成台灣農企業典範。」郭聰欽自信地說。

他們的努力,日後頗有機會和以色列傑出的農業成就相提並論。以色列這個沙漠小國,先天環境水源不足,土壤貧癠、近乎寸草不生,卻能開創出名聞遐邇的農耕科技,特別是在高科技灌溉技術的開發、高收益作物的培育、經濟動物的飼養等方面,善用高科技,成功轉型為農業大國,不僅內需無虞,更成為農產品出口大國。假以時日,台灣矽能的再生能源與有機農業緊密結合,就不會讓以色列的農耕技術專美於前。

「養水種電」、「種樹種電」

在八八風災之後,屏東縣長曹啟鴻深刻感受到地層下陷的威脅,他結合民間太陽能業者不斷宣傳「養水種電」、「種樹種電」的觀念,在地勢較低的林邊、茄冬一帶,向農民租地,廣架太陽能板發電賣回給台電,底下的水池還可涵養水源或種植樹木,以避免農民再抽地下水從事養殖業或農業,讓地層下陷更嚴重。而今,台灣矽能更進一步把太陽能與有機農業結合,創造更大農村經濟利益。

在反核、非核主張中,最具說服力的,就是提出可行的替代能源方案,確保用電不虞匱乏。然而,官方擁核立場鮮明,推動替代能源動力不足,反倒是民間善用南台灣日照充足的優勢,發展太陽能電廠,也意外帶動新能源農企業。有朝一日,台電如果開放民營,分拆成幾大電廠,屆時,以台灣矽能的實務經驗,將成電業自由化的大贏家。

莊文豪、陳瑋仁和張天洋永續經營太陽能發電的夢想正逐步實踐、圓夢中,政府依全球節能減碳趨勢訂定的再生能源政策,至二○三○年再生能源發電需達總發電量的十六%以上,至二○二五年新增裝置容量為六六○○MW,其中太陽能發電五年內將新增二四二五MW,在在都是莊文豪的機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ta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